首页

品丝论论足网站

时间:2025-05-25 20:44:10 作者:中乌联合考古队在乌兹别克斯坦班迪汉2号遗址开展公众考古活动 浏览量:78292

  中新网西安5月23日电 (记者 阿琳娜)记者23日从西北大学获悉,中国-乌兹别克斯坦联合考古队近日在乌兹别克斯坦苏尔汉河州班迪汉2号遗址发掘现场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公众考古活动——“遗址开放日”。来自当地的40余名中、小学生走进考古现场,在考古队员的带领下,走进千年古城,感受丝路文明的历史魅力。

马健教授向学生们讲解。西北大学供图

  班迪汉2号遗址位于苏尔汉-谢拉巴德河谷中部的班迪汉绿洲,是一处早期铁器时代的聚落遗址。2023年9月起,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和铁尔梅兹国立大学、铁尔梅兹考古博物馆组建中乌联合考古队,在该遗址开展考古调查与发掘工作,发现了保存完好的垛泥城墙、成排分布的城内房屋和大量陶器、石器、铜器等遗物,结合系列碳十四测年确认该遗址始建于公元前9世纪,是班迪汉绿洲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城址,为揭示区域早期城邦文明历史文化风貌提供了关键资料。

  此次开放日活动中,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马健,铁尔梅兹国立大学教师乌鲁别克,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研究生朱江嵩、王晓菲、李达仁、王锦鹏、肖益高、丁雨欣等考古队员向学生们生动地介绍了古代巴克特里亚的历史、班迪汉2号遗址的重要发现、现场文物保护的方法和理念。

乌鲁别克(Ulugbek)向学生们讲解。西北大学供图

  马健向学生们讲到:“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都是十分重视历史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国家,我注意到乌兹别克斯坦各种面值的纸币上都印着重要遗址和文物的图案,它们是历史记忆的重要见证,希望同学们能够一起守护、传承好这些不可再生的文化财富。”

  铁尔梅兹国立大学教师乌鲁别克(Ulugbek)表示:“在考古发掘现场举办遗址开放日活动是一件非常重要且十分有意义的事情。年轻的学生是我们的未来,让他们走进考古现场,亲手触摸文物、触碰历史古迹,不仅可以增进他们对古代历史的认识,增强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还能培养他们对考古的兴趣。”

  考古队员向学生们介绍了考古现场及时开展文物保护重要性,讲述了班迪汉2号遗址一处正在进行现场加固、准备整体套箱提取运往博物馆展示的古代窑址的保护方法和理念。

同学们参观考古发掘区域。西北大学供图

  联合考古队中方负责人、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院长马健表示:“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将考古现场转化为青少年感知历史的生动课堂,让孩子们身临其境地触摸到家门口的历史古迹。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信息,是连接我们与过去、与未来的历史纽带。我们希望通过这种‘零距离’的对话,让年轻一代读懂脚下土地厚重的历史,在他们心中播撒下守护文化遗产的种子,成长为文化遗产的自觉守护者与文明传承的主动践行者。”

  据悉,西北大学与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考古所、费尔干纳国立大学等多所机构通力合作,在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市、苏尔汉河州、费尔干纳州等地持续开展了18年考古工作。两国学者携手先后发掘了撒扎干遗址、苏尔汉河州拉巴特墓地、谢尔哈拉卡特墓地、契纳尔遗址,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填补了中亚考古的诸多空白。在普及文明知识的同时,中乌联合考古队也积极向公众传播着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与方法。(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四川合江:“开秧门”活动举行 传承农耕文化

正如习近平主席访匈之际发表的署名文章《携手引领中匈关系驶入“黄金航道”》所说,这次历史性访问引领两国关系航船驶入“黄金航道”。

香港举行晚会迎“雪龙2”号 科考队员上台走秀讲故事

随着人工智能语言模型的兴起,未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或许将因此改变。但同时,人工智能语言模型也将带来数据量的指数级增长,由HBM3 Shinebolt构建的新型数据中心,将有望成为支持人工智能时代的“新基建”。

应急管理部:已建设完成覆盖全国五级灾害信息员队伍100多万人

“城市核心功能与经济实力、群众期盼不相匹配”“公共产品供给还不能有效满足群众需求”……每年,余杭都将社会事业“补短板”列为重点,这带来了不断发力,也带来了诸多改变。

中国银行原董事长刘连舸一审被判死缓

本场比赛,浙江队取得梦幻开局,第7分钟,弗兰克在后点包抄破门,为球队首开纪录。第15分钟,泰港队前场断球迅速展开反击,而浙江队门将赵博两连扑化解险情。第18分钟,弗兰克抽射中柱,浙江队错失得分良机。半场结束,浙江队1比0领先。

陕西省政协原主席韩勇涉嫌受贿被公诉

村民们正抢抓晴好天气,加紧对水稻进行收割,伴随着“隆隆”响声,一台台收割机开足马力“奔跑”,金色的稻浪被“卷”入机械中,大粒饱满的稻谷尽收囊中。村民们有的装袋,有的装车,将一车车籽粒饱满的稻谷运回家中翻晒,田间地头呈现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